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晚潮|古人眼中的重阳节(古人过重阳)

2025-03-25人已围观

晚潮|古人眼中的重阳节

重阳节的由来与习俗

□陈建辉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古诗是唐朝大诗人王维在重阳日所作,早已编入小学教科书。从王维的诗中可以看到唐代重阳节至少有两个风俗:登高、佩戴茱萸。诗人把相思与登高并举,意义更加深远。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庆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据史料记载,重阳节源于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时期,普及于西汉年间,并在唐代以后达到鼎盛。根据《吕氏春秋·季秋纪》的记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会举行祭天和祭祖活动,以感谢天地神灵和祖先。

历史中的重阳节

汉代:汉刘歆《西京杂记》中提到汉武帝宫人贾佩兰在九月九日佩戴茱萸、食用饵饼及饮用菊花酒,据说这些习惯能令人长寿。

魏晋南北朝:到了魏晋时期,赏菊饮酒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陶渊明在其作品中多次提到了重阳节的相关习俗。此外,《荆楚岁时记》也记录了当时人们在这一天外出野餐的情景。

唐宋明清:随着时间的发展,重阳节逐渐演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例如,在宋代,人们不仅会登高望远,还会举办各种宴会;而在明朝,则出现了专门用于庆祝该节日的花糕等食品。直到清朝末期以及民国初期,虽然部分传统有所淡化,但登高赏菊等活动依旧保留了下来。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登高祈福:自古以来就有“登山祈福”的说法,认为这样可以驱邪避祸、祈求平安健康。

赏菊饮酒:菊花象征着长寿不老,因此成为了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用菊花泡制而成的菊花茶或酒也是这个节日里非常受欢迎的饮品。

插茱萸:古人相信将茱萸插在头上或者佩戴在身边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此外,茱萸还被用于制作香囊或是入药使用。

吃重阳糕:这是一种特别为重阳节准备的食物,通常由糯米粉加上红枣等配料制成,寓意步步高升。

植物养护知识

茱萸: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喜半阴处,适合盆栽或地栽。需定期施肥并保持土壤湿润。冬季应适当减少浇水频率以防冻伤。

菊花: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才能良好生长,但也要避免强烈直射光造成的灼伤。夏季高温时注意通风降温,防止病虫害发生。秋季开花后应及时修剪枝条促进新芽萌发。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活动。无论是对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还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文化财富,并将其发扬光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