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稠李品种分类及形态特征对比

2025-04-23人已围观

稠李品种分类及形态特征对比

1. 毛叶稠李(Padus racemosa var. pubescens)

该亚种呈现显著的绒毛特征:幼枝、叶背、叶柄及花序基部均被覆棕褐色长柔毛。其叶片边缘具双重锯齿结构,既有开展式重锯齿,也包含不规则近重锯齿,齿形呈现典型披针状。该品种适生于海拔1280-1920米区间,集中分布于河北、山西等四省区,多生长于阴坡山腰或沟谷湿润地带。

2. 北亚稠李(Padus racemosa var. asiatica)

相较于毛叶稠李,本变种绒毛分布呈现局部性特征:仅小枝与花序部位被短柔毛,且毛色更接近淡棕色。其地理分布范围更广,覆盖黑龙江至新疆等9个省区,海拔适应幅度达800-2700米,在阔叶林缘与河岸地带形成稳定种群。值得关注的是,该变种在苏联、蒙古等境外区域也有自然分布。

关键鉴别特征对比:

- 毛被分布:毛叶稠李全株密被长柔毛(覆盖度达90%),北亚变种仅50%体表有短柔毛

- 地理跨度:北亚变种分布纬度跨度达15°,显著大于毛叶变种的7°范围

- 生态适应性:北亚变种海拔适应范围达1900米,较毛叶变种640米跨度更具生态弹性

繁殖生物学数据:

两变种花期均集中于4-6月(持续60-75天),果期跨度达4-5个月。种子萌发需经150-180天低温层积处理,自然状态下发芽率仅12%-15%,人工催芽后可提升至78%。

园林应用现状:

作为紫叶稠李的理想砧木,北亚变种嫁接成活率稳定在85%以上,其抗寒性能尤其突出,可在-30℃环境下安全越冬。当前东北林区栽培的观赏用稠李中,约65%采用该变种作为基础砧木。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