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家中盆栽多肉颜色绿又养不好试试这2种配土6条心得

2025-01-16人已围观

家中盆栽多肉颜色绿又养不好?试试这2种配土6条心得

随着多肉植物大量进入家庭,花友们渐渐发现多肉很难养出鲜艳的颜色,甚至连种活都有不小难度,更别提养出可爱的株型和果冻色。在百般努力满足光照、控水、施肥等各种要求后,发现效果仍不理想。如果遇上这种情况,就得想想是否忽视了多肉植土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多肉配土,对多肉的健康和发色至关重要。下面就让我们从一个案例开始,一起来探究下如何配置一份好用的多肉植土。

说起多肉植土,先来简单回顾下我自己养多肉的配土过程。

2012年冬天,那时多肉才刚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那时候的多肉是下图这样的,植土是盆里带来的,基本都是标准的泥炭土混珍珠岩,偶尔还有加点细沙的“升级版”。

2012年冬天第一次买多肉

2013年夏天,这样的植土注定没有惊喜,煤烟病、蚧壳虫、徒长、板结、黑腐,甚至长出了蘑菇,最后多肉也全军覆没。

一番研究和花友交流后,开始尝试自己配土(效果如下图)。调整配土后,种植情况似乎有好转,但煤烟病、徒长、板结几个问题仍存在。

2013年尝试自配多肉植土

2014年夏天,度夏损失还是比较多的,所以重新考虑植土配方。保持微酸性的同时降低土里的腐殖质和肥料的量,改用不含肥料的高品质泥炭土为主的配方,提高颗粒土比例。那年冬天画风是这样的(下图)。

2014年冬的多肉状态

2014新植土的种植效果

2015年冬天,为了应对露养日晒雨淋的情况,植土配方稍做了些改动。配土基本弃用泥炭土,改用高品质椰糠来混土(泥炭土只保留很少的比例)。2016年夏季露养,多数品种是扛住了(下图)。

2016年露养度夏的东云

2016年夏天的粉蔓

2016年冬天,麦饭石开始大量流行,为了配合露养出最好状态,开始大量采用赤玉土、麦饭石、红火山石配土,并提高颗粒比例到七至八成。现在的植土是这样的(下图),任凭日晒雨淋,植土栽种效果相当不错,多肉的状态也开始渐入佳境。

2016年冬季最佳状态的多肉

火红的红宝石与果冻色劳尔

总结下自己刚开始种植多肉时采用植土的情况,大概是:

买来时盆里带什么土就用什么土种了(通常是珍珠岩混合泥炭土)。

在小树林里或者家里的花盆里随便挖点泥土就种上了。

购买多肉植物专用种植土产品(多数产品为了降低成本,效果并不好)。

自己买一点种花用的普通营养土(含大量肥料),混上一些颗粒物就种上了。

以上提到的这些常见的植土都很难满足多肉植物的需要,难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环境的挑战。特别是在春夏季雨水增多、闷热潮湿的时候,不合适的植土很容易带来多肉腐烂、病虫害等问题。

合理的配土能带来许多好处,比如淋雨或者浇水多也比较安全、容易养出鲜艳颜色、降低病虫害风险、有利根系健康生长等。建议大家自己配土,这样的植土才能最适合本地气候、特定的种植环境和种植目的。

多肉配土的植材选择主要需考虑利于根系生长、疏松透气、不积水、高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低氮肥的土,同时土的颗粒不能太轻或过重,扶苗性能要好。

多肉植土配方可谓五花八门,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方案,但始终离不开正确的配土原则。下面分享的是两个经过实践证明比较好用的多肉植土配方,比较适合南方雨水多、夏季温度高、闷热潮湿的气候条件:

多肉植土配方1:

赤玉土(1-3mm细粒)30%

红火山石(1-3mm细粒)10%

软麦饭石(中粒细粒各半)30%

高品质椰糠30%

可添加少量多肉专用缓释肥和稻壳炭

多肉植土配方2:

赤玉土(1-3mm细粒)30%

虹彩石30%

桐生砂(中粒)20%

高品质泥炭土(宜选不含肥料的型号)20%

可添加少量多肉专用缓释肥和稻壳炭

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可适当增加椰糠或泥炭土比例10-20%,以提高保水能力。种植十二卷类多肉,如玉露,寿等,也可以提高泥炭土或椰糠比例到50%-60%。

以下是这7年养多肉总结出来的配土心得,与花友们分享:

采用浅土栽种比深土更容易养好,颜色更鲜艳。

用椰糠来配土不易板结,病虫害风险更低。

采用高品质的配土材料,不用含大量预置肥料的营养土,宜选不含肥料的椰糠或泥炭土。

植土含颗粒土(麦饭石、桐生砂、火山石、赤玉土、粗河砂等)比例越高,越容易控型和养出颜色(比如70-90%颗粒)。

尽量少用全颗粒配方配土(完全不含椰糠或泥炭土的配方,生长极慢,几乎不长)。

少量施肥,不用通用花肥,配土时混入适量多肉专用缓释肥(主要含磷钾肥),每年生长季换新土。

总体说来,多肉植土的配制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配土原则,再根据本地气候与家庭环境特点微调配方,就一定能配出合适的植土。有了科学合理配制的多肉植土,养出健康、周正、颜色鲜艳的多肉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