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大王花的发现始末
2025-04-28人已围观
大王花的发现始末
植物学界首次系统记录大王花的过程堪称"发现与被发现"的百年纠葛。早在1797年法国探险家路易·奥古斯特·德尚(Louis Auguste Deschamps)就采集到了霍氏大王花(Rafflesia horsfieldii)标本。这位法国科学考察团成员在爪哇进行三年科考后返航时,正值英法战争,其全部研究资料被英军没收。直到1954年,这批珍贵档案才在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重见天日。
真正让大王花进入科学视野的关键事件发生在21年后。1818年5月,由英国殖民官员莱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及其医生约瑟夫·阿诺德(Joseph Arnold)率领的探险队,在苏门答腊明古鲁地区首次系统记录了阿诺德大王花(Rafflesia arnoldii)。当地向导发现这朵直径近1米的巨型腐臭花朵后,阿诺德立即进行绘图记录并将标本寄回英国。令人惋惜的是,这位博物学家在发现物种两个月后便因疟疾离世。
莱佛士夫人索菲亚为完成亡友遗愿,将包含彩色解剖图的珍贵资料转交给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约瑟夫·班克斯。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最终在1820年6月的伦敦林奈学会会议上,正式将该物种学名定为Rafflesia arnoldii——属名取自探险发起人莱佛士,种加词则纪念首份科学记录的完成者阿诺德。
命名争议始终伴随这个传奇物种。继任考察队长威廉·杰克(William Jack)发现,德尚的早期研究已涉及同类植物形态特征。这位苏格兰植物学家力主在分类系统中体现优先发现权,但最终学术委员会仍以"首份完整科学记录"为由,维持了现有命名体系。
关键数据对比:
? 德尚标本采集:1797年(实际物种Rafflesia patma)
? 莱佛士团队记录:1818年(模式种Rafflesia arnoldii)
? 学术命名确定:1820年6月
? 标本资料重现:1954年(德尚档案)
? 模式标本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植物学部
这种命名争议在植物分类史上颇具典型性。相较于传统属地命名原则,大王花的学名创造性地融合了探险赞助者与实地发现者,形成独特双人名纪念体系。如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模式标本,尽管已氧化变色且布满虫蛀痕迹,仍是研究该物种最重要的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