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靠万亩桃园收入翻六七倍,河南这个村子交了桃花运(河南桃种植基地)
2025-04-06人已围观
靠万亩桃园收入翻六七倍,河南这个村子交了桃花运
桃花坞里桃花庵:盐店庄村的桃产业奇迹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数百年前唐伯虎的一首《桃花庵歌》,如今却成为了黄河滩区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盐店庄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从过去的贫困村,到如今靠着种桃树发家致富——鲜桃卖钱、小桃酿酒、桃花为景、桃枝生菇,这片万亩桃园正在不断探索产业链延伸的各种可能性,全方位打造独具特色的“桃花经济”。
变化:从高中辍学到靠桃致富
初冬时节,黄河滩区的万木凋零,大片大片的桃树林中,有的枝叶落尽,只留下遒劲的枝干;有的晚熟品种还挂着稀稀拉拉的叶子——冷风吹过,桃林无言,却暗暗积攒养分,只待来年春季厚积薄发。
37岁的蒋红超是盐店庄村的村民,如今他已成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领头人。然而,曾经的他也是一名贫困户。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高中时期因要照顾年迈体弱的父母,孝顺的蒋红超主动辍学。当时姐姐们已出嫁,他要早起喂饭、中午背母亲出去晒太阳、晚上照顾吃药睡觉。因此,无法外出打工,只能靠家里的几亩地种植庄稼维持生计。
后来,蒋红超尝试利用庄稼地自主创业,养蘑菇,但由于未形成规模,收入只能勉强糊口,无法发家致富。转机出现在2011年,村里号召种桃树,免费提供树苗和技术支持。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便将家里的十几亩地全部改种桃树。三年后,桃树开始挂果,到了2016年,他靠着种桃的年收入已达到10万元,比之前翻了六七倍,当年实现了脱贫。
故事:带头趟路子,村民种桃后表示“真香”
关源群是这场巨变的发起人。他是省人大代表、盐店庄村党支部书记,自上任以来就致力于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他先后到陕西、山东、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发展优质早熟桃种植”的思路。
大家都种桃子,产量上去了,销路如何打开?关源群又全国各地跑销路,北上广、沿海城市跑个遍,帮黄河滩区的桃子打开了销路。“2011年到2017年往外跑,这之后就不需要了,每年收获季,外地大货车都跑来村里拉桃。”到了2019年,村里桃树种植发展到一万多亩,有了“万亩桃园”的美名,老百姓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3千多元,顺利实现脱贫,并带动了周边30个村的桃树种植。
发展1:变废为宝,桃树枝上种蘑菇
“优质鲜桃现在不愁销路,但我们希望延伸产业链,向次桃、桃枝、桃胶等要钱,提升附加值。”关源群说。其中,蒋红超数年前自主创业研究的蘑菇技术就有了用途。蒋红超成立了合作社,带着村里6户贫困户以桃枝为主要原材料作培养基种精品蘑菇,一斤能卖出2-3块钱。蒋红超本人再也不需要为钱发愁,而一起干的贫困户也实现了年增收2-3万元。“明年准备继续扩大品种,增加种木耳的项目。”蒋红超说,他的合作社能把周边的桃树枝都“消化”掉。过去桃树枝没用,就随便堆在地里晒干后烧毁。如今,村民不仅将其变废为宝增加了收入,同时也避免了环境污染。
发展2:打造桃酒生产链,提升附加值
过去,唐伯虎“又摘桃花换酒钱”,如今,盐店庄村村民则计划用桃子酿酒换钱。关源群介绍,村民在卖桃之前会把一些个头小的次品捡出来,之前就扔掉了。经过研究,他们决定用这些桃子酿酒。目前,村里已经与一个酒厂进行了多方实验,研究出了一种桃酒。投产后可将小果的价值提升,从而提高桃农的收入,一亩地能增加约1000元收入。
发展3:吃桃花鸡、喝桃花酒、住桃花坞,全方位打造“桃花经济”
通过这些努力盐店庄村不仅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转变还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