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山杜英的形态特征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山杜英的功效与作用)

2025-03-13人已围观

山杜英的形态特征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山杜英的形态特征、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叶彤

1. 山杜英的形态特征:

山杜英的生长地带多见于亚热带,常见于湿热的低山溪谷地带。树枝为红褐色,叶子较薄,具有皮革质感,形状一般为长圆形或倒卵形,叶片长度在4~13 cm之间,宽度为1.5~4.5 cm,边缘有钝齿,叶片两侧各有8条明显的叶脉,叶柄长度一般在5~12 cm。总状花序腋生或生于已脱落叶的枝上,花序长度为2~6 cm,共有3~10朵白色花朵,花梗长度在2~5 cm,萼片长度约为3 mm。花瓣长度约为4.5 mm,雄蕊数量大约在18个左右。果实为椭圆状长圆形核果,长度在1.0~1.6 cm之间,直径一般为6~8 mm。山杜英通常出现在海拔400~900 m的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山地雨林中,尤其在土层较厚、湿润的山谷密林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其生长平均温度为20℃,最冷时间段的温度需控制在14~17℃,最热时间段的温度则需控制在20~26℃。相对湿度一般为83%,降水量在2 100 mm左右。山杜英适合生长在砖红壤上,需要较厚的土壤和丰富的腐殖质。由于喜欢阴郁的环境,通常生活在密林中。树冠较小且浓密密集,种子繁殖能力较强,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南部和广西西部也有部分分布。研究山杜英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分析其栽培技术,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道路。

2. 山杜英栽培技术:

2.1 采种

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山杜英的花期持续约4~6个月,果实期维持8~10个月。当果实颜色变为紫黑色时表示已经成熟,可以采集。采集回来的果实需要在清水中浸泡2~3天以去皮清洗,之后放在通风处晾干。晾干过程中铺设厚度应控制在2 cm以内,并经常翻动。每千粒种子的质量为260~280 g,4 400粒种子约为1 kg。新鲜种子发芽率较高,一般在74.5%~81.5%。播种可采用随采随种或存储至第二年春季播种的方法。

2.2 育苗

育苗应选择水源充足、土层疏松、方便灌溉的地点,同时保证有良好的排水性。基肥可泼洒腐熟厩肥和饼肥,分别为15 t/hm2和1 500 kg/hm2。使用225 kg/hm2的粉状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精细化翻整土地,将床高与宽度分别控制在23 cm与1.2 m。采取条播方式播种,条距与沟深分别控制在17 cm与1.5 m。播种量为120 kg/hm2,实际播种时要依据种子萌芽率确定。种子播撒后覆盖一层薄土,以焦泥灰为主,利用盖草等遮挡床面。大部分种子发芽出土后揭去覆草,但幼苗害怕强光,中午阳光强烈时需遮荫。

2.3 苗期田间管理

2.3.1 施肥:初期每隔2周施一次浓度为4%的稀薄人粪尿,5月中旬后施用0.2%尿素溶液浇地。

2.3.2 除草:采用50%乙草胺与12.5%盖草进行除草,控制喷洒量分别为1 200 mL/hm2和600 mL/hm2,间隔约45天交换喷洒。

2.3.3 水分管理:虽然山杜英喜欢湿热环境,但雨季过多水分不利于健康生长,因此需做好排水工作;旱季要及时灌溉。

2.3.4 病虫害防治:主要害虫包括蛴螬、蚜虫、地老虎等。振落法或敌敌畏乳剂可用于铜绿金龟子盛行时期;防治蛴螬等害虫可用0.145%甲胺磷乳油;大蟋蟀为害时间在3-4月与6-7月,可在这两个时间段捕杀;蚜虫啃食嫩叶严重影响山杜英健康生长,可用敌百虫、乐果等防治。

2.3.5 间苗:间苗时间一般在6月后开始,分期分批实施,定苗时间控制在7月下旬,密度控制在27株/m2。立秋前两周停止喷施氮肥,每年9-11月喷施0.4%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2%硼砂溶液,间隔期为10天,两种溶液交替使用。一年生苗高超过80 cm即可出圃造林。苗高在30 cm以下需再培育一年。春天是分床移植的最佳时间,移植前修剪不必要主根以保证侧根健康生长。

2.4 造林

对立地环境进行合理控制,通常选择土层较厚的山坡中下部或沟谷区域,避开贫瘠土壤以提高苗木生长速度。炼山作业应在冬季完成,按2 m×2 m株行距挖穴作业。修剪一年生苗木的枝叶,起苗后修剪过长的主侧根以提高成活率。营养杯苗方法能显著提高成活率,达到95%以上。表1列出了山杜英大苗起苗的相关要求。

2.5 抚育

种植前进行首次砍草、穴状松土,时间以雨季末期为主。首次砍草与穴状松土完成后可每年进行一次。及时砍除林内杂灌促进林木生长。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