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中药材茜草(中药材茜草多少钱一斤)
2025-02-13人已围观
中药材茜草
茜草
(拼音:Qian Cao)
别名:四轮草、拉拉蔓、过山藤、活血丹、红根草、血见愁、小活血、山辣椒、红内消、过山龙、满山红、红薯草、染蛋草、东团草、红茜草、地苏木、红丝线、红线草、蒨草、金线草、水线草、入骨丹、小青血藤、红根子、血贯肠、刷锯草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 cordifolia L.[R.akane Nakai; R. willdenowii Baker]
中药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心;肾;膀胱经;小毒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行气活血化瘀药。
主治:凉血;化瘀;止血;通经。主血热吐衄;崩漏下血;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药材性状:根茎呈结节状,丛生须根,须根长10~25厘米,直径约1~2毫米,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细纵纹;根部呈圆柱形,稍木质,脆而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木部宽,黄红色,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红色或淡黄色,皮部狭,木部宽广,可见多数放射状排列的导管束。无臭,味微苦。
药材鉴定:① 本品根部呈圆柱形,长5~20cm,直径0.2~1.0cm,有分枝;表面红棕色,较细的根上常有细腻的白色细毛,具细纵皱纹或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② 切片圆形,直径0.2~1.0cm,厚3mm;外皮红棕色,有皱纹,皮部狭,木部浅黄红色,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③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置温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1%氢氧化钠溶液2mI振摇,发生瞬时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数滴,沉淀溶解。另取滤液2ml,加溴试液数滴,显金黄色。④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5g,以乙醇回流提取4h,浓缩至20mL,备用。用硅胶G铺板,以氯仿-乙酸乙酯(9:1)展开,三氯化铝喷雾后置紫外光灯(265nm)下检视。结果在与大叶茜对照品相应位置处显蓝色荧光斑点。以茜草素对照品作对照亦显相同的色斑。茜草的薄层色谱图。
采收储藏:栽后2—3年后于秋季11月挖出根部,洗净晒干。
临床应用: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茜草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且又可化瘀。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证,轻者单用,重者可配小蓟、白茅根、山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方如《十书》十灰散。治大肠蕴热之肠风便血,常配黄芩、地榆、槐角等药,以清肠凉血止血。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药,以凉血止崩;若气虚不摄,冲任虚损,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黄芪、山萸肉、乌贼骨等药,以补气摄血,收涩固脱。 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肿痛,兼热者尤宜,因茜草有活血法瘀之功且能凉血。凡无瘀者慎用。治瘀血经闭,可单用,或配丹参、赤芍、当归等药同用,则可增强活血通经作用;若为血枯兼瘀之经闭,又配首乌、熟地黄、川芎等药,以养血活血通经。治产后瘀阻腹痛,属热者,常配败酱草、红藤、赤芍等药,以清热化瘀止痛;属寒滞者,常配当归、川芎、炮姜等药等,以散寒暖宫、化瘀止痛;兼气虚血亏者,常配炙黄蔑、人参、当归等药同用,以补虚化瘀。治跌打损伤瘀肿,常配红花、川断、骨碎补等药同用,以活血消肿疗伤。 用于风湿痹痛,茜草活血通经,故亦治风湿痹痛,若属热痹者,常配忍冬藤、络石藤、秦艾等药,以清热通络止痛;属风寒湿痹者,常配当归、川芎、独活、海风藤等药,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痹。 用于黄疸,茜草寒能清热解毒,化瘀消肿,对湿热黄疸亦可收效,若属肝胆瘀滞者疗效更佳,常配茵陈、山栀、大黄同用。 用于疮痈,痔肿,对疮痈肿毒未溃者常与银花、连翘、蒲公英。同用,即可解毒又能散瘀;已溃者则与参三七、乳香、没药、川贝等配伍,活血消肿止痛。茜草用于痔疮肿疼时常配大黄、虎杖、地榆等加强其凉血消肿之力。
炮制方法:
1.《雷公炮炙论》:勿犯铁器,勿用铅并休灰。
2.《纲目》:今惟以酒洗去浮土并煎汁用。
3.《本草备要》:去芦用。童便制炒用。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蜀本草》:“茜根,今出剑南及冤句。”②陶弘景:“茜草生乔山林荫近水处。叶似莽草而背涩。越嶲间有。九月、十月采根阴干。古医亦用茎叶,煮酒饮治蛊方中有茜根。此则应是茜草茎叶也。”③《本草拾遗》:“鲁人名茜根为茹藘。杜诗云:‘我朱孔阳’是也。”④《梦溪笔谈》:“此物(指紫花地丁)为本草所出最远,不可不知也。紫花地丁即萱草也。《本草》云:‘地康草似车前,人间用治癣。’予未知其为何物。及读周陟《剧谈》,乃知即是紫花地丁。然谓之地康何哉?”⑤《本草图经》:“茜根生西川谷家堑坎上。茎方棱生细刺,俗名茹藘草。五六七月采根暴干。今处处有之。”⑥《纲目》:“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延草上……始出根少而中空,渐长大则实。其茎方棱有刺,高二三尺许则开花结实。八月初采之。”⑦《纲目拾遗》:“茜草产安微主安、六安、陕西、山西、湖北、河南、江苏、四川等地。二月生苗,茎方楞或有刺,叶四片或六片排连如匙。三月发茎,四五寸长。四月高尺余。六月开花结实如小椒样……。”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旁或沟沿边石头缝里以及田边潮湿处。分布于黑龙江、河北、安徽、江苏等大部分地区。
化学成分:含紫茜素(alizarin)、茜素(rubiadin)。又从其地上部分得升白底甙(leucopelarnin),系1,3-二氢-2羟基蒽醌-3-葡萄糖甙。尚含茜贰(rutin)、茜黄素异构体(ruberythric acid isomer)、阿卡波宁(acalpomin)Ⅰ和Ⅱ等成分。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活血祛瘀。主血瘀经闭;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瘀阻胞宫;腹部肿块;跌扑肿肿;瘀滞疼痛;血痢;肠风;痔瘘;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1、《本草经集注》:畏鼠姑。2、《雷公炮炙论》:畏紫石英。反乌头,忌铁器。3、《本草经疏》:病人虽见血症,若由寒冷内虚所致,不宜用。4、《本草汇言》:精虚血弱脾溏不思食之症者禁用。5、《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血虚无瘀者忌用。
摘录:《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备注:(1)关于茜草之名:李当珍说:“茜草十二月生苗蛇坑,蔓延草木上,茎方棱有刺,子赤色……二月生苗蔓延草木上……八月采根曝之”。又说:“其草似枣根……其根赤色如绛”,说明古人所用的茜草即今日的茜草。(2)关于同名异物:“茜”字音“倩”(qiàn),又名“茹藘”、“茹卢本”、“茅搜”、“地血”、“牛蔓”、“过山龙”、“铺地锦”等,为蔷薇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部;另有一种“茜”,音“西”(xī),又名“大红袍”、“沙茜”、“番杏”、“胭脂木”、“紫荆”等,为热带植物乔木的树皮和木材。两者均作染料用。后者习称印度茜草或洋茜,我国海南岛亦有栽培。但后者不能作茜草用,因其不含茜草色素成分。《本草纲目拾遗》曾谓洋茜“能治妇人宿瘕”。但《纲目拾遗》又引《广舆记》云:“番薯种来自南夷……闽广间呼番薯为番杏……其皮有朱紫者,又有胭脂名。”据此可知番杏即番薯(甘薯)的异名,非洋茜也。
各家论述:1.《本经》: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不足。2.《别录》:疗癣。《唐本余》:疗霉疮益皮肤。4.陶弘景:止血内崩下血。5.《药性论》: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6.崔豹《古今注》:根主治蛊毒。7.《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催生,月经淋漓,崩中,暴下血,淋沥,涩胎孕人带下易胎.天行热疾。8.《用药法象》:治诸血及恶疮。9.李杲:治诸血及恶疮痔漏。10.《本草正》:止金疮血出及肠风下血、崩中淋沥。《纲目》:通经脉,治骨哽、胆道浮虫。12.《本草求真》:入肝破血通经脉。
药理作用:1.抗凝血作用:用家兔复管法体外试验证明茜草具有轻度抗凝血的作用。2.抗菌消炎:茜草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溶血链球菌有良好的杀菌作用。此外,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柯氏杆菌亦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升高白细胞作用:茜草的醚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有一定的促进白细胞增殖的作用。4.抗癌作用:茜草环氧化物对人类白血病细胞株J6-2有细胞毒活性成分。5.其他作用:茜草中的甙类物质有堕胎作用。茜草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并能增加搏动频率;给麻醉犬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但对在位犬心无效;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口服亦有明显的催产作用;茜草的粗提物还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干茜草1斤制成粗末煎服。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成人每次3钱(小儿减半),加水3碗煎成2碗,饭后半小时服用。计治60例(10岁以上儿童按成人剂量减半),年龄最小3岁,最大79岁。其中单纯型42例,喘息型18例(包括慢性气管炎哮喘综合型3例)。经两个疗程,有效率为82.5%,治愈率46.6%。服药后症状多在2~6日消失或改善。少数病例服药后有恶心感及头晕反应;个别病例出现皮肤过敏现象。
摘录:《中华本草》
相关传说
茜草的故事:从前有个小姑娘叫红根,住在河岸边的小村里。一天早晨她挎着篮子到河边去打猪草。她沿着河岸走啊走啊!忽然看见一位白发老爷爷拄着拐棍儿走上河坡来打草。只见他把拐棍插在地上就不见了。红根吓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这时只见老人走过来和蔼地说:“小姑娘不要害怕。我是天上的草神爷。看你这人心好又勤快老实才给你指点来了”。说着老人用手一指:“你每天天不亮就来这里割这种紫根嫩尖尖的草拿回家做菜吃吧!”说完老人把手一摆就不见了。红根醒来一看天已亮了。梦里的情景记得清清楚楚。她想反正试试看吧!于是她按照梦中老人的指点真的找着了那种开着一团团小花的紫根嫩尖尖的草割了一篮拿回家做菜吃。吃了几天她觉得浑身上下都舒服啦!不久传遍了全村男女老少都跟着吃那种紫根嫩尖尖的草。大家一致认为这种野菜好吃又能治病。后来有人把它移栽在地里越长越好就成了庄稼。因为是红根找到的所以人们就把这种野草叫做“红根”一直传到如今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茜草的副作用与禁忌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甄选点击查看内容
相关搜索
中药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茜根炭
炒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生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茜草根的功效与作用
茜草炭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茜草
中药茜草图片
中药茜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