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通过叶片主脉来分辨大红袍、水仙、肉桂?以貌取茶又出奇葩说(如何分辨大红袍,肉桂和水仙)
2025-01-26人已围观
通过叶片主脉来分辨大红袍、水仙、肉桂?以貌取茶又出奇葩说
1. 岩茶品种辨识误区与正确方法
昨天刷到一个视频。
在一个布置精美的摄影棚里,坐着一位身穿茶服的女子。她正慢条斯理地分享如何辨别水仙茶。她讲述了一次与朋友喝茶的经历,声称自己只需一眼干茶就能认出这是水仙,令在场的朋友惊叹不已,仿佛被封为“茶界女神”。
看到这里,李麻花凑过来准备关掉视频,抱怨道:“太吵了。”我拦住她,好奇地问:“你猜这位大姐判断水仙的标准是什么?”李麻花翻了个白眼回答:“不就是叶片比其他品种大、粗好辨别吗?这些我都能背出来了。”
继续观看视频,果然不出所料,那位茶服女子捡起一根类似茶梗的碎叶,说这是“叶基主脉”,呈现出“宽、黄、扁”的特征就是水仙。听到这里,我和李麻花比她的朋友还要震惊。简直不可思议,居然有人通过叶片主脉来分辨岩茶品种!这完全刷新了我们的认知界限。稍微有点岩茶常识的人都知道,要拿事物区别性最大的部位做比较。如果是植物,应该对比叶片的形状、颜色、锯齿以及叶脉的走向等等。而叶片中间的主脉通常是相互长得差不多的部位,笔直伸展,含水量多且有光泽,显然不具备辨识度。就像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难道仅凭主观上有没有犯罪故意就能区分吗?如果把水仙和肉桂青叶的叶张削去,剩下两根光秃秃的主脉,又怎能辨出“雌雄”呢?估计连武夷山的老江湖也分不清楚吧。
认真细究起来,喝茶前对着干茶评头论足的人真不少。
当然,我们欢迎客观中肯的评价,但那要命的“一眼识茶”、“听声辨茶”等半仙之举就十分吓人了。遇到个算命先生,他掐指一算就知道你是不是命中会遇贵人,你信不信?有个岩茶初学者刚从朋友那里喝完茶回来,得意洋洋地告诉我:“分辨好茶有捷径哦,我刚学了一招,就是看干茶!这干茶看起来大条、粗犷的就是好茶。”我拿着茶夹正准备把烫好的柴烧杯放茶桌上,被他这么一说手一抖,杯子差点掉了。如果要认定外形大、条索粗就是好岩茶,那天生小叶的雀舌、矮脚乌龙岂不是成了“烂茶”?岂不是冤枉?
我问他:“你这朋友对武夷岩茶了解多少?”他回答说:“福州本地人,但是做茶时间不短,据说在武夷山核心正岩茶区有块家传的宝地,至于祖上是从谁那里继承来的没细说。”哇哦,又是一位有坑的人。这年头,在外面喝茶,遇上自称家里有武夷山正岩山场的人比比皆是,大多是“祖传、家传”而来,言之凿凿,仿佛电视上的药品广告中那些白发皓首的老表演艺术家们异口同声地说着“违背祖训,献出药方”。其实,武夷山就那么大,正岩就那么多地,谁家有,谁家没有,谁家有多少,都不消细细打听,随便一问便能知道个大概。何必在这种容易被戳穿的事情上胡编乱造呢?再说,故事再好,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就这“叶片大就是好茶”一句话,再多的包装铺垫都会被打回原形!
既然聊到武夷岩茶的干茶外形,那么它们的长短粗细取决于什么呢?
首先,品种。不同的茶叶树种长成的叶片大小不同。在武夷山,水仙属于小乔木,叶张偏大;肉桂属于灌木,叶张中等;叶片小的代表是雀舌,因其叶片长得像麻雀的舌头而得名。我问老茶农,你看着茶树的叶片能不能一眼看出品种来?他苦笑道:“除了水仙、佛手、梅占这样叶片大好辨别的外,或者像雀舌叶片小得有特色好分辨些,其他茶树的叶片很难分辨品种。”其次,采摘。新梢芽叶全部展开形成驻芽,俗称“开面”。武夷岩茶的采摘标准是中开面采摘,当茶树新叶长到中开面时,成熟度刚好,适合采摘制作。小开面采摘也叫嫩采,做出来的干茶外形就会偏细小些。过了中开面时期,叶片长老了,叶张大,做出来的茶条形便会粗大,冲泡出来茶味淡薄、香气粗劣,不耐泡。如果按照前面那位“家传宝地”的说法,这些粗老叶做出来的也是好茶了?最后,制作。岩茶制作过程中能影响茶叶外形的环节主要是揉捻和焙火。揉捻重,条索更紧结、细长;揉捻轻,则反之。焙火重,条索收缩得紧,显得修长、结实,色泽深;焙火轻,则反之。除了以上三点外,在种植环境、茶山管理、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下,同样树种的叶片会有细微的大小、厚薄之分。所以,本文开头那位茶服女子仅凭一根叶脉的主茎就能分出水仙或肉桂的说法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泡岩茶的干茶确实能告诉我们些许信息。
比如好辨认的品种,比如制作工艺,但它绝不能成为辨别茶叶好坏的唯一依据。如果真要从外形上对一款茶的品质做出初步判断,那也要综合来看。要从条索、色泽、匀整度、干香等因素细细辨别,而非单一、片面地光看干茶条形大小或颜色深浅。“只见一斑可窥全豹”这种套路在辨茶识茶上行不通。好岩茶的条索要紧结不松散,这样在冲泡时干茶慢慢舒展开,内在物质逐层释放,确保了这款茶口感香气的层次感和耐泡度。而干茶颜色主要体现焙火工艺。传统的足火茶要呈现出乌褐色,过深一分则焙火重,茶叶的鲜活度降低,极有可能出现炭味、焦味;若浅一分则失了足火茶的那份饱满和扎实。过轻过重都不好。好的岩茶干茶看起来是亚光的,带有磨砂感,像是轻微撒了一层糖粉,如果是好的老丛水仙,干茶看着很舒服,有缎面感,如柔顺的头发一丝不苟地垂下。闻好茶的干香就是一种享受,有糖果的甜感,有海风的咸味,有山野小花的清香,也有藤蔓缠绕枯树的鲜活与枯寂……总之,香气一定是干净、通透的。
一泡茶冲泡伊始,看干茶是必修课。
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
水仙茶树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左右的山区或丘陵地带。
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最适合其生长。
确保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适当的遮荫措施。
合理施肥
基肥:定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
追肥:每年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各追肥一次。使用氮磷钾复合肥效果更佳。夏季高温期间避免施肥以防烧根。
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造成肥害。
科学灌溉
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调整浇水频率。干旱季节每周浇水1-2次;雨季减少浇水量防止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更为理想,可以保持土壤湿润而不过分潮湿。
修剪整形
幼龄期:重点培养树冠骨架结构,促进侧枝发育。适当疏除过密枝条及病弱枝。
成年树:每年冬末春初进行轻度修剪,去除枯死枝、交叉枝以及内向生长枝条;同时短截徒长枝以控制高度并增加通风透光性。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包括炭疽病、灰霉病、蚜虫等。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治疗。
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害虫;化学药剂可选择低毒高效农药喷洒于受害部位,但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安全间隔期后再采摘茶叶食用。
适时采摘
水仙茶一般于清明前后开始采摘嫩芽叶作为原料加工成成品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采摘时间以达到最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