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发黄的钻石≠黄钻,手上的钻石发黄了,难道是买到了假货?(黄钻和钻石发黄的区别)
2025-01-27人已围观
发黄的钻石≠黄钻,手上的钻石发黄了,难道是买到了假货?
一、钻石发黄,买到假货了?
说好的钻石恒久远,为什么这才没多久,就换了模样?是买到假货了吗?
其实这倒不一定。即使是百分百的天然钻石,也有可能发生变黄的现象。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油污影响
钻石具有极高的亲油性,这意味着它比其他物质更容易吸附油性物质。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佩戴钻石首饰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比如在做饭或做家务时没有摘掉戒指,导致油污逐渐积聚在钻石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油污会使钻石看起来暗淡无光,给人一种“发黄”的感觉。
戒托变色
如果钻石本身没有出现问题,那么问题可能出在戒托上。大多数戒托都是用18K金制成的,这种金属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反应,颜色从原本的金黄色变成暗淡甚至偏黄色。当钻石镶嵌在这样的戒托中时,由于光线折射的作用,钻石也会显得有些发黄。
对于上述两种情况造成的视觉上的“发黄”,通过适当的清洁处理(如使用专业的珠宝清洗剂),可以让钻石重新焕发光彩。但如果是因为钻石本身带有黄色呢?
了解钻石的人都知道一个术语——“4C”,这是评估钻石质量的四个标准之一: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 Weight)。其中颜色是指钻石的颜色级别,而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无色透明的白钻。虽然名字里带有“白”字,但并不是所有标称为“白钻”的宝石都是完全无色的。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D级为最高等级的无色透明,而M级甚至N级的钻石则可以明显看出黄色调。从价格角度来看,D级白钻自然远高于N级发黄的白钻。
二、发黄的钻石=黄钻?两者差远啦!
无论是因为自身原因还是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颜色变化,都会影响到钻石的美观程度及价值。那么,是否所有发黄的钻石都不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外观上可能会有所相似,但实际上普通发黄的白钻与专门被称为“黄钻”的彩色宝石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
概念区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钻石不仅仅只有白色一种颜色选项;实际上,自然界中的钻石色彩丰富多样,包括粉色、蓝色、绿色等罕见色调。因此,当我们谈论到“发黄”的钻石时,实际上是指那些属于正常范围内但由于某些特定条件(例如含氮量较高)呈现出轻微至重度黄色调的白钻。相比之下,“黄钻”则是指一类独立于传统意义上的白钻之外的珍贵彩色宝石种类。
市场定位:尽管市场上存在部分品质较差且呈黄色调的低等级白钻,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没有价值。相反地,在某些情况下,这类特殊颜色的宝石因其稀有性和独特魅力反而备受追捧。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浓郁金黄色泽并且经过精心打磨成型的高品质黄钻而言,其市场价值远超普通白钻。
三、如何辨别真伪?
面对如此接近却又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钻石,如何才能有效区分开来呢?以下是几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肉眼观察:虽然仅凭视觉判断有一定难度,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比两者间细微差别来进行初步筛选。一般来说,真正的黄钻色泽鲜艳亮丽,火彩强烈;而低档次的白钻则因含有杂质等原因显得较为黯淡。
使用比色石:如果你手边恰好有一套标准比色石工具包,可以尝试将待测样品与其进行对照比较。只有当样本颜色达到Z级及以上水平时才能被认定为合格黄钻。
查阅权威证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查看该枚钻石随附的专业鉴定报告。正规机构出具的证书上通常会详细记载有关该件作品的所有重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颜色评级、净度等级以及切割工艺等关键参数。若证书显示其颜色范围介于D-Z之间而非明确标注为‘黄色’,则大概率可判定为普通发黄白钻而非纯正黄钻。
四、黄钻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虽然这里提到的“养殖”主要指的是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妥善保管和维护您的珍贵饰品,但对于想要进一步了解关于如何正确照料黄钻或其他类型彩色宝石的朋友来说同样适用:
定期清洁保养: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用温和的肥皂水或者专用清洁剂轻轻擦洗一遍您的珠宝首饰,以去除表面积累的污垢和汗渍。此外,还可以利用软毛刷子辅助清理缝隙处难以触及的地方。
避免接触化学品: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让钻石接触到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性液体,以免造成不可逆损伤。
单独存放:为了防止相互摩擦产生划痕,最好将每一件贵重物品分别装进小袋子后再放入首饰盒内保存。
远离极端温度:高温或寒冷环境下均不利于宝石保持最佳状态,因此请尽量控制好储存空间的温度湿度条件。
专业检查修复:如果出现严重损坏情况(如裂缝),应及时送交专业人士处理,切勿自行尝试修补以免加重损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