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小伙回到农村种多肉,一棚能赚五六万元

2024-11-23人已围观

小伙回到农村种多肉,一棚能赚五六万元

静夜、情人泪、法师、艳日辉……这些如同诗一般的名字,属于一种时下流行的观赏植物——多肉。

日前,在重庆市南川区的大有镇指拇村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张小君所打造的“多肉乐园”中,笔者有幸见识到这些萌态十足的多肉植物,种类繁多且玲珑可爱,让人叹为观止。

不当“码农”种起“肉”

29岁的张小君,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毕业后在城市里成为了一名“码农”。尽管生活稳定,但他始终觉得这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寻求创业机会。然而,在一些村民眼中,张小君的选择显得有些“另类”,他们认为,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跳出农村,却又回来种花实在没有什么出息。但是张小君却坚定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他精心打造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多肉乐园”。走进多肉大棚,可以看到不同品种、色彩斑斓的小盆栽摆放其中。走近仔细观察,每盆多肉的形状各异,叶片肥厚饱满,叶色晶莹剔透,有的呈莲座状排列,有的呈花球状分布,仿佛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清新典雅又奇特可爱,让人忍不住生出一股怜爱之情。在大棚的深处,还有一片刚播不久的小“肉”朵儿,虽然还没成型,但已展现出它们的萌态。

目前,张小君的基地共有5个多肉大棚,总共种植了4万余盆多肉植物,品种达到了50余种,主要来自山东、云南、福建等地。

高利润吸引创业者

“我选择种植多肉,主要是因为看好它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张小君说。他了解到,目前在重庆市场上售卖的多肉大多来自云南,不仅物流成本高,经过长途运输后的成活率也不高。而指拇村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非常适合多肉植物的生长。此外,这些娇憨可爱的“肉肉”们还非常耐旱,深受忙碌的城市家庭和上班族的喜爱,市场潜力巨大。

“多肉植物生命力极强,许多品种只需一片叶子就能长出一株新的植株。将叶片扦插在土壤中繁殖,或者砍头后留下桩头并保持足够光照,不需要太多技术,爱好者都可以自己栽培。”张小君一边给多肉除草,一边介绍栽培技巧。

虽然多肉容易养活,但要养得好看并不容易。一般来说,售价高的多肉色彩艳丽、有透明感,呈现出果冻色;同时还需要培育出独特的形态。为此,张小君通过网络自学种植方法,购买了大量关于种植的书籍,边学边实践。

“多肉的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每年可以产出四次产品。一盆的净利润可以达到50%。”张小君说,目前大棚里的多肉价格从1.5元到300元不等,每个棚每年能赚五六万元。

供不应求的局面

张小君原本是一名“码农”,对网上销售非常熟悉。因此,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多肉销售。他加入了多个多肉QQ群和微信群,整天泡在电商平台上,还不时去重庆主城的鲜花市场挨家挨户推销。

他说,不同的多肉身价差异很大。从几块钱的普通货到数千元的贵货应有尽有;有些按厘米计算价格,有些按品种稀有性定价,还有些则根据其年龄来估价。由于多肉属于较为偏科的外来物种,一些珍贵品种甚至“一肉难求”。

“最初种植时还是有些担心销路问题,没想到‘肉粉’们这么痴狂,一次购买很多盆,几乎不愁销路。”张小君说。他还在淘宝、一亩田等网上平台上进行销售,不仅将多肉卖到了重庆主城,还远销到市外,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肉粉”。

除了网上销售外,张小君还与南川城区的几十家花店建立了联系,在实体店进行销售。现在销路越来越好,但由于种植量有限,供应已经跟不上需求了。

“现在根本不敢打广告,怕客户太多满足不了。”张小君表示,他计划今年进一步扩大多肉大棚的数量,争取年底达到10个大棚的规模。

“回头看来,选择回乡创业是正确的决定。”尝到了成功滋味的张小君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