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养人先养心,种多肉先学会配土!

2024-11-03人已围观

养人先养心,种多肉先学会配土!

感谢作者【狼先生,轻装前行】的原创投稿分享。

投稿日期: 2018年3月15日

编辑整理: 百科君

坐标: 云南昆明

前记:

常言道:“养肉即养心”。希望在各种环境下,我也能像多肉植物一样努力成长、奋斗,展现出最美的姿态。即使多肉有时状态不佳,它们依然能在不经意间带来惊喜和震撼,从“徒长”到“老桩”,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

养多肉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最初只有六盆,如今已扩展到三十多盆。虽然初期养护经验不足,但得益于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多肉们依旧茁壮成长。在此期间,我收集了许多美丽的多肉图片,暗自期许自己的多肉也能如此美丽。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如同“大神”般的朋友,他无私地分享了一整套多肉养护教程,这份指导对我大有裨益。今天,我将这份珍贵的经验整理分享给大家。

一、养护基础:根系为王

养护多肉的关键在于培养强壮的根系。健康的根系是植物体积增长、侧芽萌发和植株饱满度的基础。我的多肉全都摆放在阳台上全露养,确保每天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因此,养护不力的主要原因往往是配土不当。

二、土壤选择与配制

一开始,我对多肉土壤一无所知,只能在网上随意购买。在这些土壤中,只有两小袋较为理想,这也使得第一批多肉状态最佳。这两小袋土壤的配方是70%泥炭土加30%颗粒土,浇水时水分基本不会从底部漏出。下面展示一张“天使之泪”养护一年的对比图。

另外,用全泥炭土种植的姬胧月则成为了反面教材。这些野生姬胧月对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要求极高,因为它们原本生长在石崖上。最终,这些姬胧月全军覆没,仅剩一株因为盆内添加了大量苔藓而幸存下来。重新配土后,这株姬胧月焕发新生,期待能发出更多侧芽。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养多肉的关键在于根系的健康,而透气、透水是关键。土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腐殖质土(包括泥炭和椰砖),松软颗粒(如蛭石、松鳞等),以及硬颗粒(如火山岩、麦饭石等)。硬颗粒有助于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而松软颗粒则提供一定的储水能力。

根据不同地域情况,可以适当调整配比。我的配土方案是40%泥炭土、30%软颗粒和30%硬颗粒。具体选用了麦饭石、火山岩、绿沸石、泥炭和鹿沼土,并在盆底加入部分陶粒以便于排水。配好土后,浇水量应控制在三分之二漏出,保留三分之一在土中。

拌土时加入少量多菌灵和缓释肥颗粒肥,拌好的土用小喷壶略微喷水,使土潮而不湿。多肉在潮土中服盆较快,三天后再正常浇水。

于是我开始购买各种土壤,耐心等待并满怀兴奋地尝试配土。由于卖家忘记发货麦饭石,我加重了其他硬颗粒比重。结果发现水半天也漏不下去,有些沮丧。尽管如此,新栽种的多肉服盆速度快,效果显著。

当麦饭石到货后,我决定重新折腾,将所有已栽种的二十多盆全部重新刨出,补上麦饭石。重新配好土后,我用量杯实验水量,确认无误。完美的配土和多肉搭配精美的花盆,剩下的只需交给时间。以下是几张刚栽种的多肉照片。

除了配土外,养护多肉还需注意浇水、施肥、病虫害预防及安全度夏等问题。这些内容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探讨。

总结:

通过这次分享,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更多关于多肉植物的养护技巧,享受多肉带来的美丽和乐趣。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记得关注并转发收藏哦!

多肉植物百科——中国多肉第一微刊!分享养肉技巧,分享多肉生活!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多肉和梦想!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关注并转发收藏哦!了解更多多肉知识,欢迎继续关注“多肉植物百科”。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