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天目调查丨10万一盆的天价多肉植物背后:稀缺、杂交、炒作……
2025-03-03人已围观
天目调查丨10万一盆的天价多肉植物背后:稀缺、杂交、炒作……
近日,一则关于上海价值10万元的多肉植物被盗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再次把天价多肉植物推到了公众的视线中。据媒体报道,被偷的多肉属于寿锦中的万华镜锦,是一种极其稀有的品种。
尽管市面上的多肉植物以十几元到一百元的平价品类为主,但一些价格高昂的品种也屡见不鲜。那么,巴掌大小的多肉,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价值10万元的万华镜锦被盗后因养护不当枯死
杭州花都集团董事长屠国君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多肉植物大多属于景天科这一品类,是十多年前从韩国引进的。实际上,这些是观赏性质的多肉花卉,在市场上成本较低且叶子会随着温度和湿度变化呈现五光十色,非常漂亮,因此养的人很多。不过这类花卉通常喜欢低温环境,高于45度将难以生存,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多肉植物很难养的原因之一。
养殖了将近200颗多肉植物的小红书多肉博主@喵吉同学 也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夏天是多肉最难熬的季节。如果处理不当,多肉非常容易死去,但是一旦度过了这个季节,多肉在秋冬季节会变得非常美丽。
@喵吉同学 还指出,这两年出现了一些杂交的品类,成为了很多多肉爱好者的兴趣所在。这些爱好者会在多肉开花后对它进行授粉,种下后会出现无数种性状,一些爱好者会从中优选出好看的种类售卖。“我也买过,最近流行的‘麦秆’就是‘月影’和‘冬云’的杂交,它在夏天也比较美丽,会变绿很多。因为并不是所有多肉变绿了都好看,所以它很火。”
小小的多肉植物推动着一些衍生产业的发展。屠国君表示,目前中国的多肉市场呈现出大众化的生产态势,主要生产地集中在以云南和福建为代表的南方地区。近两年为了抢占市场,山东、新疆一带也开始发展多肉产业,并衍生出了包括基础设施、物流在内的一系列产业链。
90后直播销售小伙@乡野小帅 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他经手大几百种多肉品类,时常会将好看的多肉照片发布在国内外社交平台上。他向天目新闻记者介绍,他的多肉已经销售到了世界各地,大约26个国家,最远到达了巴拿马,销量还不错。
高价多肉的三个主要原因
大部分多肉色彩丰富、软萌可爱,是可以花十几二十元在花鸟市场随手购入的植物。然而物稀则价高,多肉界一些高端品种的价格可能达到数千甚至上万元不等。天目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高端多肉植物之所以昂贵,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稀缺性、出锦的概率、以及多肉株群的大小。
除此之外,高价的产生也与外部炒作相关。“市场的溢价往往通过一些拍卖会来体现,有一些人通过‘人无我有’来提高自己的身价,和宝石拍卖的道理差不多,价格他说了算,这个植物真正的价值就很难说了。”屠国君表示。
但这并不能代表大众的偏好。在多肉植物流行早期,由于大家对它的认识较浅,再加上繁育技术没有普及,导致一些品类的多肉植物价格很高。现在,随着繁育大棚的发展,这些多肉植物的数量增多,价格也随之下降。
例如“海琳娜”、“桃蛋”之类的多肉,以前一片叶子可能就要50块钱,现在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株很大的了。@喵吉同学 说:“我之前也买过贵的品种,但我认为不存在买亏的情况,早买早享受,如果你觉得这株多肉的性状特别好看,你愿意为它买单,那就是值得的。”
出锦率也是影响多肉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出锦是一种叶绿素缺失的状态,对植物来说,缺少叶绿素会导致其很难存活,所以维护成本非常高。“对于多肉来说,‘不带锦’和‘带锦’差别很大,价格起码要差三倍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带锦的多肉观赏价值比较高,并且这种‘带锦’的状态是经过自然界筛选的,基因是固定的,和上了药后短暂的‘带锦’不同,这个是有价值的。”屠国君指出,上海被盗的多肉植物的锦分布比较均匀,这也是它高价的主要原因。
多肉植物的价值还会受到多肉群大小的影响。在购物软件上搜索,可以看到群生多肉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据@喵吉同学 介绍,一般群数大的多肉有可能会上万,不过,如果想要购买此类多肉还要看消费者的经济接受能力。“养多肉的话,你可以买一个形态、株形、叶形以及性状都好的小多肉植物,然后慢慢养大,养到一个大的多肉群的状态,这个也是养多肉的乐趣所在。” @喵吉同学 说。
虽然存在高价多肉植物,线上渠道销售的多肉大多还是以平价为主。从事多肉线上销售行业的@东哥聊多肉 向天目新闻记者介绍,高价的主要是稀有、老桩、造型桩和新品杂交的多肉植物,这种多肉一般在门店销售。而从他们那里购买多肉的爱好者,还是偏好平价的景天类多一点,原因是“景天科颜色多,叶片集中,养好了看起来和花一样”。
消费者购买多肉如何避坑?
屠国君指出,目前多肉植物市场正在向理性化发展,消费者不再像5年前一样盲目地追逐高价的多肉,能够像欣赏鲜花一样欣赏多肉植物的美,这是很好的变化。
那么,新手购买多肉如何避坑呢?屠国君认为,关键在于消费者的心态。
对于资深的多肉消费者来说,不要过度追逐高价、稀有的多肉植物,对其价值抱有过高的期望,要以欣赏普通小盆景的心态来欣赏手中的多肉,避免失望的心情;而对于普通消费者,则需要把握好购买多肉的季节,像仙人掌科之类的植物尽量在五一节前后购买,景天类的植物则尽量在秋天买。“尤其像景天类这种夏天很难养的,千万不要在四五月份商家都在处理的时候买,那个时候虽然价格很便宜,但马上就天热了,买的多肉植物很可能熬不过夏天就死光了。”
博主@喵吉同学 则认为,关键在于多肉植物的挑选。“在花卉市场,有的多肉看起来色彩斑斓,但有可能是被打了药;还有就是一些玉露类的多肉,商家会用喷漆的方法使植株变得五颜六色。这种多肉不管怎么养,过不了多久都会死掉;甚至一些直播间里售卖的多肉,镜头里看起来挺好的,但是背对镜头一侧的叶子干瘪了、有病变,消费者是看不到的。”
因此,她建议可以去逛逛城市周边的大棚。不过“不过大多数新手对多肉的了解很少,该踩的坑还是会踩,关键还是要在自己的经济范围内不断地购买和尝试,才能对多肉的质量有一个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