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晚秋养多肉植物别太早搬到室内养,注意4件事,上色快
2025-02-16人已围观
晚秋养多肉植物别太早搬到室内养,注意4件事,上色快
随着季节的更迭,早晚温差逐渐加大,许多露养多肉爱好者开始担心自家的“肉肉”是否会在寒冷中受到伤害。有花友提出疑问:“我这边中午气温约20度,夜晚却骤降至5度,我是否应该将露养的多肉移至室内避寒?”其实,在晚秋时节,对于露养的多肉植物,不必急于搬入室内。适当的低温环境不仅能促使多肉上色,提升其颜值,还能增强其抗性,使其更加健壮。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露养多肉入室的看法与建议。
多肉入室的临界温度
大多数多肉植物能够承受3度以上的低温而不会受到冻害。因此,当最低气温保持在3度以上时,露养的多肉无需急于移入室内。然而,一旦最低气温跌破3度,就应考虑将多肉搬入室内进行养护。部分经过露养锻炼的多肉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即使在零度的低温下也能安然无恙。例如,我的多肉品种多为常见品种,在去年最冷的时候,气温一度降至零下一二度,除了少数小苗短暂移入室内外,其余均继续露养,并未出现任何问题。
多肉不急于入室的好处
增强抵抗力:让多肉在秋冬季节适当地经历低温环境,可以增强它们的抗逆性,有利于其长期的生长与健康。若一见降温就急忙搬入室内,多肉便无法经受住自然环境的考验,即便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也容易因微小的环境变化而出现问题。这也是为何新购买的多肉容易出现问题,而多年养殖的多肉则更为坚韧的原因。
更容易上色:多肉植物最为迷人的时刻莫过于秋冬季节,叶片逐渐变色,色彩斑斓。除了充足的光照外,较大的温差和低温环境也是促进多肉上色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晚秋时节,保持多肉露养有助于其更好地上色,颜色也会更加深沉。这样的多肉即使移入室内后,其色彩也能保持较长时间,不易褪去。相反,若过早将多肉搬入室内,由于温差减小且缺乏理想的低温环境,多肉的上色过程会减缓,色彩也不够鲜艳,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可能会逐渐变淡,最终失去原有的魅力。
晚秋养多肉的注意事项
注意天气变化:在晚秋时节养护露养的多肉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查看天气预报。秋季的天气往往较为多变,不时会有寒流来袭。当预报显示温度过低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多肉,以防万一发生冻害。
保证充足光照:晚秋是多肉上色的最佳时期。既然选择露养,就应确保多肉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光照越充足,多肉的叶片就越能变得五彩斑斓。同时,充足的光照还能提高多肉的耐寒能力。例如,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多肉即使短时间内遭遇零下一二度的低温也能安然度过。
控制浇水量:多肉植物的耐寒能力与其体内含水量密切相关。浇水过多会导致叶片嫩化、含水量增加、耐寒能力下降。因此,在晚秋时节养护露养的多肉时,应适当减少浇水量,保持土壤微干状态。这样不仅有助于多肉快速上色、增强耐寒能力,还能有效避免冻伤或冻死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冬季只能露养的多肉品种来说,控制浇水量更是保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避免淋冻雨:当最低温度低于5度时,应尽量避免让露养的多肉植物淋雨。此时的雨水温度较低,即使气温尚未达到多肉冻伤的临界点,也可能导致冻害的发生。因此,在冬季露养多肉时,不怕最低温度低至零度,就怕突如其来的降雨。
多肉植物冻伤后的处理
如果露养的多肉植物不幸发生了冻害,切勿立即将其移至温暖的环境中养护。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整株植物死亡。正确的做法是将冻伤的多肉放置在5~10度的温暖环境中进行恢复性养护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仔细观察冻伤程度并适时调整养护环境。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冻害不是特别严重且根系完好无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缓后多肉仍能重新焕发生机。但若将冻伤的多肉突然置于高温环境中巨大的温差可能会使植株难以适应进而导致整株枯死。
多肉植物能否白天露养晚上室内养?
个人而言,我并不推荐频繁地将多肉植物在室内外搬来搬去。这种做法不仅麻烦而且可能对多肉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室内外的环境差异较大每次更换环境时多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若频繁搬动则会使多肉长期处于适应环境的状态中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在最低温度尚可接受的情况下应尽量保持稳定的露养环境;而当最低温度不再适宜露养时则可直接将多肉移至室内进行养护。毕竟“人挪活树挪死”过于频繁的挪动对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你的多肉是选择露养还是室内养护呢?南方地区的朋友们或许还不用太过担心冻害问题但北方的花友们确实需要开始考虑这一重要事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