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诗词鉴赏-冬天最美是月夜,十首月夜的诗词,欣赏冬天最美的月色

2025-02-11人已围观

诗词鉴赏-冬天最美是月夜,十首月夜的诗词,欣赏冬天最美的月色

静谧的冬夜,北风带来了阵阵的寒意,山川、河流、树林……,一切都浸润在月光之下,让天地间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情趣。月色如此美丽,切莫浪费冬夜美好时光,十首月夜的诗词,欣赏冬天最美的月色!

冬夜岩居

宋-白玉蟾

回首青鸾何处,长空万里苍烟。

中酒梅花月夜,怀人松籁霜天。

白玉蟾在这首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中的自然景色,以及他在这种环境中的情感体验。青鸾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常常象征着高洁和神秘。诗人回首望向远方,似乎在寻找那传说中的青鸾,但只见到长空中弥漫着苍茫的烟雾。

在这样的夜晚,诗人借酒浇愁,观赏着盛开的梅花,月光洒在梅花上,仿佛给它们笼上了一层银辉。同时,他怀念起故人,那些在松林中传来的微风声(即“松籁”),在这寒冷的冬夜中显得格外清冷。

宣公桥踏月夜归

清-彭孙贻

夜寒星寥寥,霜华如大雪。

何处醉归人,踏碎满桥月。

彭孙贻的诗句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宁静的夜晚。天空中的星星稀少,地上的霜花如同飘落的大雪一般。诗人询问,那位醉酒归来的人此刻在何处?他的脚步似乎将桥上的月光都踏碎了,留下了一地的清辉。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夜晚景象的独特感受,以及对那位醉归人的关切和想象。

月夜

清-厉鹗

乍霁初冬月,团团出女墙。

明收一旬雨,清酿五更霜。

入竹禽惊梦,侵莎蛰闭房。

今年馀两度,深惜此流光。

厉鹗的《月夜》描绘了初冬时节,一场雨后的夜晚景象。月亮从云层中露出,光芒照耀着四周的一切。诗中提到的“乍霁”意味着刚刚放晴,而“团团出女墙”则形容月亮像一轮圆盘一样升起在矮墙上方。接着诗人提到明亮的月光似乎收集了十天来的雨水,又在深夜中酿出了清冷的霜。这些自然现象不仅描绘了一个清新脱俗的夜晚,也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诗中还提到了竹林中的鸟儿因月光明亮而惊醒了它们的梦,而草地上的小昆虫则因为寒冷而躲进了它们的巢穴。最后两句“今年余两度,深惜此流光”表达了诗人对这样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强调了他非常珍惜这些美好的时刻。

月夜赴友人赏菊分赋赠之

清-安超

日落西园晚,溪流罨画深。

金樽遥月影,黄菊淡人心。

旧雨多情话,新诗共醉吟。

灞桥风景到,踏雪再相寻。

安超的《月夜赴友人赏菊分赋赠之》描绘了一幅夜晚与友人相聚赏菊的场景。夕阳西下时分,朋友们聚集在西园之中,那里的溪流宛如画卷般深邃迷人。他们举杯畅饮,远处的月影映照在酒杯之中,而园中的黄菊以其淡雅之美触动人心。在这样的氛围里,朋友们分享着往事,共同吟咏新作的诗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欢聚时光。诗人还提及了灞桥的风景,预示着即使未来有雪,他们也愿意再次相聚,共同追寻那份美好的记忆。

初冬月夜过子俶

清-吴伟业

月色破林峦,贫家共一滩。

门开孤树直,影逼两人寒。

瀹茗誇阳羡,论诗到建安。

亦知谭笑久,良夜睡应难。

吴伟业的《初冬月夜过子俶》描述了一个月夜下的拜访经历。月亮的光芒穿透了树林和山丘,照亮了贫瘠之地。主人打开门时,可以看到一棵孤独的树直立着,其影子投射在地上,增添了几分寒冷之感。在这样的夜晚,主客二人一边品茶,一边讨论诗文,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光。虽然谈话很愉快,但由于夜色已深,他们也知道这将使得入睡变得困难。

香山月夜

清-钱大昕

来青轩外月,迥出碧云端。

穆穆金波满,迟迟玉漏残。

疏钟诸界静,落叶万山寒。

怜尔南飞雁,栖枝尚未安。

钱大昕的《香山月夜》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夜晚图景。月亮高悬于清澈的蓝天之上,金色的光辉洒满大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夜晚逐渐深沉,只有偶尔响起的钟声打破了四周的寂静。漫山遍野的树木已失去了叶子,只剩下枝条在寒风中摇曳。诗人表达了对那些仍在寻找栖息地的南飞雁的同情之情。

月夜有怀

清-许传霈

银河洗出月华鲜,蟾入冬来依样圆。

不信风云俱改旧,惊看草木忽非前。

霜霏有脚空难觅,虫语无声候已捐。

翘首素娥犹普照,半临兵甲半烽烟。

许传霈的《月夜有怀》反映了诗人在冬夜月光下的深思。他认为银河仿佛洗净了月光,使其更加明亮清澈;而月亮依旧保持着它的圆满形态。尽管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但月光却始终如一。诗人对于季节变迁感到惊讶,观察到草木的变化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霜花虽美却难以捕捉,而虫鸣声也消失了。尽管如此,诗人抬头望向天空,发现月亮仍旧照耀着大地,不论人间是战火纷飞还是平静安宁。

采桑子-月夜

清-李佩金

低垂帘幕人声悄,睡鸭香温。

瘦影冰魂。窗外梅花月一痕。

别离滋味谁能说,斜倚银屏。

煮罢鹅笙。虬箭叮咚却二更。

李佩金的《采桑子-月夜》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在这个夜晚,室内的帘幕低垂,人声寂静,只有温暖的香气伴随着沉睡中的人们。窗外的景象被描绘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梅枝的影子投射在窗户上,就像是月光下的冰雕一般透明清晰。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联想到离别时的苦涩情感,那种只能默默承受的感觉无处诉说。诗人独自靠在银色的屏风旁沉思,直到深夜二更时分才结束这一天的等待和思念。整首词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忆。

踏莎行-月夜寄夫子

清-林瑛佩

静夜霜寒,金炉香辍。窗前一片梅花月。看来总共此清光,怎生却把人离别。才挂枝头,又过庭侧。疏帘漠漠铺烟色。深宵何用照离愁,素娥当自愁圆缺。

林瑛佩的《踏莎行-月夜寄夫子》表达了一种寂寞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一个寒冷且安静的夜晚(静夜霜寒),房间里没有点香(金炉香辍),诗人站在窗前看到一片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梅花。诗人感叹道,尽管月光是如此的清澈美丽,但它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分离。接着诗人描述了月光如何穿过树枝、照过庭院,最终透过窗帘投射进来。诗人问道:“为什么深夜里的月光要照亮我的孤独?”她认为即使是天上的嫦娥也应该理解人间的悲欢离合。整首词渗透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哀愁。

十拍子-雪月夜起望江涛,慨然有作

清-易顺鼎

皓魄西生易没,长江东去难还。多少精灵来更往,总在寒云断苇边。一灯红不然。两岸沙明似昼,中流浪涌如山。谁把鱼龙千古雪,洗得英雄白骨寒。月华都怕看。

易顺鼎的《十拍子-雪月夜起望江涛,慨然有作》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深刻感慨。诗中描述了明亮的月亮从西方升起又迅速落下的情景,以及长江水流向东逝去不复返的特点。诗人感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才如同这江水般一去不回头。他还提到了夜晚江边的景色:沙滩在月光照射下明亮如昼;江中浪涛翻滚好似山峰;还有那些隐藏在寒云和芦苇边的神秘生灵们穿梭往来。诗人最后以一种哲理性的语句结束全篇——“月华都怕看”——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带来的英雄迟暮之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