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兰华生没骨写生多肉扇画作品
2025-01-21人已围观
兰华生没骨写生多肉扇画作品
【艺术简历】
兰华生,畲族,福建上杭人。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系。现为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教授,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花鸟画学会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古田分院副院长。2011年被龙岩市委、市政府评为“龙岩市首届优秀人才”,2013年荣获龙岩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被国家人事部评为“中国画杰出人才”。
四十余件国画作品入选国家、省级美术作品展。《霜秋》获“庆祝建国60周年——福建省当代美术精品展”优秀奖(最高奖)、获锦绣海西——福建省当代美术晋京大展优秀作品(最高奖)、入选十一届全国美展、荣获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旷野清秋》获福建省首届写意画大展二等奖、福建省第五届艺术节美术、书法作品二等奖;《清莲禅心》获福建省第二届写意画大展三等奖;《夏日逸情》获福建省首届“八闽丹青奖”美术双年展金奖、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网?鱼》获“美育八闽”福建省首届师生优秀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美术作品和论文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等国家级学术核心刊物。出版有《大成·当代实力画家作品集——兰华生》、《夏花秋实—兰华生工笔画作品集》、《乘物游心—兰华生小写意花鸟画作品集》等专著。
笔情墨奇写乡愁
——走进兰华生花鸟画的唯美世界
邱德昌
乡愁是一首无声的歌,乡愁是一幅有声的画。每次我回故乡,目光所触及的桔黄的芦芒、灰白的芭蕉、枯黑的残荷,乡愁就会轻轻从嘴里叹气而出,刻骨的相思便在这些萧瑟的景物中得以释放。有时候,看到这些寄托乡愁的物象时,我不由得想起兰华生的画面里流动的乡愁,的确,身居闹市里,要想找到这种刻骨的乡愁,你只要抵达他的画室,便能轻易获取。
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工笔画在当今被推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多数人是奔着较容易入展的目的而来的。于是,当下的工笔画,以苦心孤诣的构成为目的,追求高大尚的展厅效果,注重层层的晕染的做工与制作,主题拼凑,缺乏情感,千人一面。线条缺少骨力,色彩失之淡雅,画面只求形似,作品缺少神韵。工笔画如何走出轻浮、油滑、造作?兰华生认为:“要解决工笔画大而空,过于相片式写实,要以心写心”。在他看来,认为绘画要以我之心,写物之心,达到物我交融,意形相合、随意赋彩。只有用心,才有可能产生创作冲动,只有冲动的作品,才有情感的迸发。兰华生在这种绘画理念下,在多年的工笔画实践中,勤奋多思,敢于创新,在广泛借鉴宋画与元画画风的基础上,以情写物,以情赋彩,特别是在色彩的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子。
石涛曾言:“夫画者,从于心也”。恽寿平也曾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指导兰华生创作激情奔涌之“情”之“心”的,便是他内心深处不断涌动的“乡愁”。他在学宋画与元代画风时,不囿于宋画的程式,将其精微生动传神与现代语言融合笔墨赋予了时代感受。什么是时代语言?在当今城市文明向乡村文明挤压的时代,人们在失落的文明中重温古典,于是,乡愁产生了。这种乡愁,不同于古人背井离乡的瓢泊与无奈,不同于家山万里的远望与踌躇,而是对现代文明蹂躏传统文明的无奈与抗争,只有抗争,才能产生乡愁,才能产生艺术冲动,惟其如此,观物之生,方能以心写之,以心造形,以心赋彩。
他在总结自己的创作题材时说:“我少小离家,在外就读,面现在常年生活在吵杂、喧闹、快节奏的都市中,这种今昔之别散去了我去追寻儿时家乡充满自由、清新闲逸的乡野生活。”所以,他绘画的题材上,选择了能寄托他情感的物象。通过反复的选择与过滤,他的花卉选择了家乡景物中最常见的芭蕉、荷花、芦苇、榕树、石块、三角梅等;禽鸟则有鸭子、青蜓、蟾蜍等,其他并不再涉。为了用心将家乡风物赋予“乡愁”的诗境,兰华生用了很多的办法,如在技法上追求过肌理效果、追求过西画构成、追求过写意与工笔的融合等,但最终他在色彩的突破上成功了。
对中国画传统风格的革新,有人从构图上突破,有人从题材上创造,有人多材质上创新,而兰华生却从色彩上大胆变革。事实上,中国画坛从色彩上突破者亦有不少画人,而他则反黑为白。古人说墨分五色,无非是浓淡枯湿涩,但在兰华生眼里,以白当计墨,大大丰富了传统之墨的表现力。于是创作了“白色系列”作品,在他眼中,色彩是心灵的情境,在他的笔下,“意”是第一位的,万物因意而生形态,万物因“意”而生色泽。为了表现那刻骨铭心的乡愁,他的眼里芭蕉是白色的,荷叶是白色的,石头是白色的,悬崖是白色的。这种被冷霜风冻成白色的大面积枯叶里,他自然而含蓄地添上了少量涌动着绿色的生命或鲜红的色彩。在这里,他找到了物象之生命,在万物枯败中发现了生命的律动,发现了美的律动。寻常物象赋予了诗意的象征,乡间小景成为内蕴勃发的诗境。他的反黑为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他的白色系列作品频频入选、入展全国重要画展,引起了画坛的注意。
在创作白色系列的工笔画的同时,兰华生关于将宋画之生动与元画之率性尚意结合,以兼工带写的方式创作了一批水墨作品,细微地表现禽鸟的神态与质感,同时以花卉用书法的写意笔触表现。用色淡雅,用墨变化,书法取法倪瓒,简远萧疏,枯淡清逸风貌,书法浑然一身,营造出冷峻瘦劲、淡雅散逸的诗境。“兰华生之作,以工为主,工写结合,措意构形,力臻纯美”,福建省花鸟画学会主席宋展生曾题画于兰华生的一幅兼工带写花鸟长卷,肯定了他的花鸟画审美取向。出版有兼工带写作品集《观物之生》。
兰华生有一幅作品取名《守望》,在金色的稻田里,一位稻草人孤独地站立在旷野,守望他的丰收与寂寞,这实在是他的真实写照。绘画是寂寞之道,兰华生在传统的笔墨传承宋元的笔墨味道,在喧嚣的画坛上守望绘画的人文精神,他是家园的守望者,也是绘画之道的守望者。
(作者简介:邱德昌,福建上杭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龙岩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龙岩市楹联协会副会长、新罗区作家协会主席、中国闽西文学院院士。现任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旅游局局长。著有诗歌集《过去的好时光》、《渡口》,文学评论集《山水知音》,长篇小说《采茶灯》、《郭公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