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肉肉上盆后的第一次浇水
2025-01-02人已围观
肉肉上盆后的第一次浇水
这篇文章内容重新编辑调整、润色,扩写补充完善内容,添加这个植物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文章中参数、数据、小标题需要保留】。
这是一个很多新手花友经常提问的问题。实际上,上盆后的第一次浇水并没有特别的规矩。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因为花友们心爱的多肉刚刚到手,或者因为多肉状态不佳而脱土换盆。这就是所谓的“关心则乱”。这些等待上盆的多肉往往可能有些打蔫,或者有一些伤痕,花友们当然希望这次上盆能对多肉产生显著的疗效,因此,对第一次浇水心怀期待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第一次浇水所肩负的责任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而已。所以,这第一次浇水到底怎么浇,浇透还是不浇透,什么时候浇,其实与后续的第N次浇水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一次浇水的唯一独特意义在于,多肉的根系可能在上盆过程中受到一些轻微的损伤,我们必须小心地避免多肉发生黑腐。
关于防止多肉黑腐的话题,我们已经多次讨论过了。由于多肉的祖先生活在阳光充足且干燥的自然环境中,紫外线和干燥是各种细菌的最大敌人。因此,多肉在抵抗细菌感染方面的本领确实有限。
不过也不能低估多肉的能力。多肉具有一项绝技,就是快速的自我修复能力,特别是在阳光下,这种能力更为突出。
植物细胞有两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大部分情况下,植物的细胞都在进行有丝分裂。植物在孕育种子时进行的减数分裂也属于有丝分裂的一种。而无丝分裂则主要用于修复植株伤口。
由于多肉生存的环境大多比较干燥,所以在无数次的自然选择中,那些善于储存水分的种群得以幸存并繁衍。但是,这些善于储水的多肉们,如果仅仅懂得储水而不懂自我修复的话,一旦表皮发生破损,就有可能失去全部的水分而立即死亡。因此,自然选择又让那些能够修复受损组织并迅速阻止水分流失的多肉存活下来。
多肉在枝干与叶片连接的地方设有快速阻断水分流失的阀门,结构就像我们设置在大楼里的防火门一样,在危急时刻,多肉可以通过舍弃叶片的方法来阻止水分大量流失。这一功能的一个意外收获是,当多肉受到细菌感染时,传输水分的导管被阻断,从而有效地阻止了细菌沿导管的传播。
多肉修复受伤的组织时,需要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都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因此,当我们为多肉修根之后,暴露在阳光下可以更快地使根部的伤口愈合。有些花友误以为这是阳光晒干了多肉的伤口,其实并非如此。多肉需要进行无丝分裂来快速修复伤口,而不是阳光晒干伤口。阳光晒干的伤口虽然看起来干燥了,但那只是脱水死亡的细胞,既没有活力,也没有阻挡真菌感染的能力,因此仍有可能发生黑腐。而真正通过细胞分裂修复的伤口则不怕真菌感染。
正确的晾根方式并不是把多肉的根部暴露在阳光下,而是让多肉的叶片暴露在阳光下。
现在,让我们回到上盆和第一次浇水的话题。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可能有伤口的多肉不发生黑腐,同时也能在它们需要的时候喝到水。
我们常常听到两个概念:“干土上盆”和“潮土上盆”,那么花友们就会感到困惑:什么时候用干土上盆,什么时候用潮土上盆呢?
无论是干土还是潮土,目的都是一个:防黑腐的同时让多肉有水喝。大家的目标一致,没有冲突。
什么叫干土?就是经过自然干燥的土壤。干土上盆时,由于土壤含水量少,其中的真菌很难大量繁殖;而因为上盆过程中造成的根系损伤一般比较小,所以干土上盆24小时后,通常就可以进行第一次浇水了。
而潮土,则是通过将部分土壤浇透后混合部分干土而获得的含水分但透气性良好的土壤。潮土上盆的优点是在上盆后即可立即给根系提供水分,吸引新根萌发。
我们在种植多肉时,无论操作多么小心,都会不可避免地碰伤多肉的根系。干土在这种情况下的作用是不给真菌任何机会。因为即使干土中含有许多真菌孢子,湿度不足时,它们也无法大量繁殖。干土上盆后,可以让多肉晒太阳,尽管此时多肉的根部埋在土里,并没有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但根部的伤口已经在修复中了。
若阳光充足,只需24小时,多肉根系上的伤口就能完全修复。这时就可以放心地浇水了。
而在潮土环境中,真菌的数量明显多于干土。因此,新近修根的多肉不适合使用潮土上盆。潮土通常用于本身无根或上盆时不易造成新伤口的多肉们。比如,你网购的一棵来自韩国的老桩多肉,收到时可能所有根系都已枯萎,只剩下粗壮的主根。这样的根系与无根多肉差别不大,主根上几乎没有什么根毛,不容易发生黑腐,所以用潮土上盆也没关系。
那么为什么是潮土,而不是湿土上盆呢?因为湿土太浪费了。即使是干土上盆,只要把盆土浇透,就变成了湿土。而潮土比较珍贵,湿度均匀且适中,最适合多肉们发根。
如果你对自己养护环境中的阳光强度(夏季做好遮阴工作)以及所使用的颗粒土有信心,完全可以放弃潮土上盆,直接干土上盆,然后24小时后再大胆浇透,这才是最稳妥且直观的第一次浇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