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买多肉要谨慎,小心泡水多肉,看着没问题,很容易化水
2024-12-20人已围观
买多肉要谨慎,小心泡水多肉,看着没问题,很容易化水
购买多肉植物需谨慎,谨防“泡水多肉”陷阱:看似无恙,实则易化水
每年的6月至7月,全国范围内都会迎来大规模的降雨期,尤其是南方地区,高温潮湿,雨水充沛,降雨时长往往持续一周甚至更久。对于位于南方的多肉植物主产区而言,大量降雨可能导致多肉大棚遭遇雨水浸灌,特别是那些建在山区、排水系统不完善的大棚,其摆放于地面的多肉更是面临被雨水浸泡的风险。许多多肉大棚博主在网络上分享的视频中,夏季降雨季节的损失惨重场景屡见不鲜,一旦多肉被雨水长时间浸泡,死亡率可高达90%,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打击。
多肉植物被水浸泡超过八小时后,大部分品种几乎必然死亡。农业种植风险主要源于自然灾害,南方的多雨高温与北方秋冬季节的低温雨雪皆可对多肉构成致命威胁。值得注意的是,泡水后的多肉在雨水退去初期,表面可能并无明显异常,仅叶片上附着些微尘垢。然而,部分不良商家会巧妙利用这一点,通过清洗、脱土后以低价二次销售这些泡水多肉。新手花友若缺乏对多肉市场的了解,很容易被低廉的价格吸引,从而不慎购入泡水多肉,最终导致植株腐烂。
短期内,这些看似正常的多肉在植入花盆约半个月后,问题逐渐显现:叶片开始脱落,粗壮的主干逐渐透明化水。泡水多肉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并非直接黑腐,而是缓慢化水。由于植物无法在水中进行氧气交换,如同人类溺水般,即使将多肉从水中取出,它也会依靠体内残余水分短暂维持生命,直至养分耗尽,茎干彻底化水。
因此,购买多肉植物时务必保持警惕,当前市场上存在大量不良商家,网络销售的多肉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稍不留神便可能遭受经济损失。吃过亏的消费者固然能积累经验,但已付出的金钱却难以追回。
为避免夏季购买多肉时受骗,最佳策略是选择在气温适宜的秋季购买。当气温稳定在20℃左右时,此时购买的多肉质量更有保障,成活率也显著提高。毕竟,夏季高温环境下购买多肉,无疑增加了购得问题植株的风险。
【多肉植物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土壤与容器
土壤:多肉植物喜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推荐使用由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按3:1:1比例混合的专用多肉土,也可适量添加煤渣或粗砂以增强透气性。
容器:选用底部有排水孔的陶瓷或塑料盆器,确保多余水分能及时排出,防止根部积水导致腐烂。可根据多肉大小和生长习性选择合适口径和深度的盆器。
二、光照与温度控制
光照:多肉植物喜阳光充足的环境,每天至少保证4-6小时的直射光照。家庭养护中,应将其置于南向或西向窗台,如光照不足可适当使用补光灯。夏季烈日时需适当遮阴,避免晒伤。
温度:多肉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冬季保持在5℃以上。极端高温(超过35℃)或低温(低于0℃)都可能造成多肉休眠或冻伤。夏季注意通风降温,冬季保温防寒。
三、科学浇水与施肥
浇水:遵循“见干见湿,浇则浇透”的原则。春秋两季是多肉生长旺季,可每周浇水1-2次;夏季高温休眠期应减少浇水频率,每月1-2次即可;冬季低温生长缓慢,根据土壤干湿程度酌情浇水。浇水时应避免浇到叶心,以防引发腐烂。
施肥:多肉对肥料需求不高,生长季节(春秋两季)每月施用一次稀释的多肉专用肥或平衡型复合肥即可。夏季高温和冬季休眠期无需施肥。
四、病虫害防治
预防:保持环境通风良好,避免过度浇水和淋雨,定期清理枯叶杂草,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
处理: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人工清除病叶虫体、喷洒相应药剂等措施。常见的病虫害有介壳虫、蚜虫、黑腐病、煤烟病等,应针对性选用杀虫剂或杀菌剂进行防治。
五、繁殖与修剪
繁殖:多肉植物主要通过叶插、枝插、分株等方式繁殖。选择健康饱满的叶片或枝条,待切口晾干后插入微湿的土壤中,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一般2-3周即可生根。
修剪:定期修剪枯黄、病变叶片,以及过密、徒长的枝条,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株型,促进内部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修剪工具需提前消毒,避免伤口感染。
综上所述,购买多肉植物时需警惕泡水多肉的风险,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确保多肉健康生长,尽情欣赏它们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