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多肉养根篇:通俗易懂、简单粗暴的经验,带你养根带你飞!

2025-01-13人已围观

多肉养根篇:通俗易懂、简单粗暴的经验,带你养根带你飞!

【多肉植物养护全攻略】

点击上方↑↑↑↑↑↑↑【+关注】↑↑↑↑↑↑↑↑↑↑↑即可订阅关注【多肉植物百科】。

感谢作者【素面朝天】的原创授权分享,编辑整理:百科君。坐标:江苏淮安。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就像一场持久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上次承诺要写的养根帖拖延至今才完成(详见《大包邮区的超强多肉对比图,附多肉养护经验!》)。近来论坛和公众号上的许多大神、上仙分享了各自的养肉攻略,让我一度犹豫是否继续我的养根篇。不过,闺女的建议让我决定继续:“老妈你现在的养肉级别大概能算筑基期大圆满,结金丹还要等待时机。虽然离仙啊、神啊还很远,但不是还有新手在练气嘛,写给他们看呗。”

第一步:脱土

为什么要脱土?一是为了保证多肉植物健康成长;二是为了预防虫害。大棚种植的配土可能不适合家庭养护,而自家养护时使用颗粒土更为保险。尽管生长速度慢一些,但便于养护并容易出状态。脱土一般采用干土脱盆的方式,这样操作便捷且不易伤根。我通常会用手掰开根部,用刷子清理大块泥土,最后用镊子精细处理,同时修根、摘除枯叶、检查虫害。网购的多肉大多已经脱土晾根,如果带土也应同样处理。

第二步:修根

修根的方法因人而异,以下是我的经验分享:

1. 修根前后对比图是最直观的展示。

2. 保留粗壮的根系,去除细小杂乱的根须。这样可以延长服盆期,但长出来的根系更健康、更能适应新环境。细小脆弱的根须容易枯死腐烂,增加黑腐风险。

3. 不仅是新上盆的多肉需要脱土修根,换盆换土的多肉也需要重新处理。满盆的根系看似发达,其实大多已经干枯无用,边缘的细小根须吸收能力很弱,不利于多肉的生长。修剪后的根系会给多肉带来全新的活力。

第三步:上盆

对于上盆,最常用的词是“潮土上盆”、“通风散光”。

1. “潮土上盆”是指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但不过于潮湿,以便发根。我是将多肉种好后用喷壶稍微喷湿土壤,注意保持均匀湿润。过湿容易导致根茎泡烂。

2. “通风散光”指避免阳光直晒,但也不能不见光。例如室外屋檐下或室内窗户边是最佳位置,温度保持在15-25度之间无直射散光通风处最好。

3. 移盆时老桩不宜埋太深,可使用鹅卵石固定根系。小头若已成型则露出,没成型或只有小芽则不必露出。

第四步:发根(服盆)

判断是否服盆是关键:

1. 上盆后适量喷水,放在通风散光处静待其变。

2. 底层叶片开始发皱消耗水分营养,这是正常现象。

3. 不要急于浇水,继续喷水保持土壤湿度。当观察到靠近根部有白色或粉红色的新根长出时,适当增加喷水量帮助吸收。

4. 底层叶片不再迅速消耗,花芯处开始长新叶,叶片逐渐饱满并有抓土感时,说明已经顺利服盆。

5. 浇水后观察叶片变饱满的时间长短,时间越短说明根系吸收越好。如果超过24小时依然干瘪,建议重复以上步骤。

最后提醒大家几点注意事项:

- 耐心观察:不要频繁挖出多肉查看是否发根,这会推迟服盆过程。

- 循序渐进:从叶片的饱满程度完全可以判断根系状况。

- 因地制宜:每个人的养殖环境和条件不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关键。

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助到更多的多肉爱好者,祝大家种出美丽健康的多肉植物!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