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4个习以为常养多肉习惯,其实是黄叶、烂根的罪魁祸首,别不自知
2025-04-06人已围观
4个习以为常养多肉习惯,其实是黄叶、烂根的罪魁祸首,别不自知
在我们平时养多肉时,经常会出现多肉叶子发黄,落叶甚至是干枯。而且新叶子迟迟长不出来,导致多肉越来越瘦,毫无美感和生机,让人看了就心疼。即使悉心照顾,这样的问题也是反复出现,让人有些伤不起。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我们日常养护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以下就是4个常见的养多肉习惯,这些其实是黄叶、烂根的罪魁祸首。了解并改正这些习惯,能帮助你的多肉恢复健康,焕发出勃勃生机。
1. 不了解多肉的习性,耐干还是耐湿?
虽然多肉植物普遍耐干旱,但不同品种的耐旱程度差异很大。例如,叶片薄的黑法师、叶片肥厚的鹿角海棠、玉露、钱串、佛珠、碧玉莲、紫玄月等对水分需求较高。如果浇水太少,叶片会变得干瘪,缺乏可爱感,甚至会落叶变成光杆。因此,对于这些多肉,当发现叶子不饱满或土壤干燥时,需要及时补水。
以黑法师为例,平时养护需要保持土壤1/2干燥后补一次水,否则下面的叶子容易打蔫、变黄并脱落。而橙梦露、桃蛋、乌木、冬美人等则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能力,浇水需等盆土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控制好浇水频率,才能让这些多肉长得美丽且健康。
2. 经常浇半截水、中午水、漫灌水
很多人在给多肉浇水时,有一些习以为常的习惯其实是非常有害的,比如半截水、中午水和漫灌水。
半截水:很多人害怕多肉积水烂根,所以每次浇水都不一次性浇透,或者用剩下的一点水随意浇在花盆里。这会导致土壤上湿下干,根系无法充分吸水呼吸,容易出现闷根或干根现象,影响多肉生长。应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中午水:在夏季炎热的中午时分给多肉浇水,会让温度骤降的凉水刺激多肉的根系,随后土壤温度迅速上升,容易导致根系受损,形成“水煮肉”。最佳浇水时间是早晨或傍晚。
漫灌水:大水量漫灌式浇水会导致排水孔处流出大量水,如果土壤很干可以采用浸盆法,但如果只是轻微缺水,这种方法容易导致土壤过湿,水分无法迅速排出,最终导致多肉烂根。应根据多肉的实际缺水情况适量浇水。
3. 全部多肉一起浇水
很多人种植了多种多肉,但在浇水时习惯性地全部一起浇,且隔三差五就统一浇一次水,最终导致部分多肉烂根。多肉品种不同,其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花盆大小、土壤种类都会影响浇水频率。
对于耐干旱的多肉、小花盆的多肉,浇水频率应该低一些;而对于大花盆、土壤量多的多肉,浇水间隔可以更长些。根据多肉品种和种植环境调整浇水策略。
4. 拔出来看多肉长根没
新手花友常常因为想看看多肉是否服盆,而频繁将多肉从盆中拔出来检查是否长根。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多肉的细小毛细根容易被损伤,导致多肉长时间无法顺利服盆。判断多肉是否服盆可以根据叶片状态来判断:若叶片从刚开始的发蔫变得饱满圆润,说明多肉已服盆;若开始长出新叶片,也表示已经适应新环境。
如何正确养殖多肉植物?
选择合适的土壤:使用透气性好的多肉专用土,避免土壤板结。可以在土壤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珍珠岩或粗砂来增加透气性和排水性。
光照管理:多肉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在夏季高温时段应注意适当遮阴,以免叶片被晒伤。冬季则应放置在室内光线较好的地方。
浇水技巧:掌握“见干见湿”的浇水原则,每次浇水要彻底浇透,确保根系吸收足够的水分。夏季可适当增加浇水频率,但要避免中午高温时浇水。
施肥注意:生长期每月施一次稀释后的液肥或颗粒复合肥,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造成肥害导致烂根。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多肉是否有病虫害,如发现虫害可用肥皂水喷洒处理,病害严重时应及时剪掉病叶并用杀菌剂喷洒。
修剪与繁殖:适时修剪过密的枝叶,促进空气流通和新叶生长。多肉可以通过叶插或枝插方式进行繁殖。
通过纠正以上四个不良习惯,并结合正确的养殖方法,相信你的多肉植物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