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成都人在凉山」这个拈花惹草的男人竟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2024-11-06人已围观
「成都人在凉山」这个拈花惹草的男人竟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八月的西昌,干爽、燥热。沿着西昌市礼州镇田园坝村的一条村道,看度客户端记者在一片多肉种植大棚里见到了“月尘园艺”的创始人、成都人陈忆帆。寸头、黑框眼镜、棉麻衣衫,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既文艺又利索。
初到月尘园艺:多肉的海洋
一踏入月尘园艺,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大片大片的多肉和连绵起伏的大棚,熊童子、观音莲、钱串子、乙女心……琳琅满目。“我这儿才60多亩,是这片花卉产业园区里最小的了。”陈忆帆的“口气”让看度客户端记者不免吃惊,他补充道:“下一步还要扩大生产面积,计划发展到300亩左右,毕竟现在四川发展机会和空间还是很多的。”
从成都学霸到多肉专家
从小生活在成都市黄伞巷的陈忆帆,从中学“成外”读到大学“川大”,再到毕业后在广州、上海做高级白领,一直延续着“学霸”的既定轨迹。然而就在2008年一次闲逛时偶然接触到多肉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肉肉”。还毅然决然辞掉收入稳定的工作,开始钻研多肉。“当时一方面是出于从小就喜欢花草的爱好,另一方面也是看好上海良好的市场,信息发达,渠道便捷。”陈忆帆解释当年的初衷。
创业历程中,陈忆帆身上也折射出勤奋、精明、敢为人先的川商精神。半路入行、非科班出身的陈忆帆一边在论坛上与众多“同道中人”交流经验,一边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搜集信息,翻阅了大量国外专业资料。渐渐的,陈忆帆成了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多肉专家”,也在上海拥有了一份自己的多肉产业。
选择西昌:家乡四川的新机遇
“我做产业,喜欢研究背后的规律。”谈到为何从上海移师西昌时,陈忆帆分析说,多肉火起来主要是通过网络渠道传播,从爱好者再到普通消费者,因此网络是他过去推广营销的主要渠道,这本就没有地域限制。另一方面,多肉大火带动种植户一拥而上,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如果要想推动产业长足发展,光靠网络营销不够,还必须往上游环节走,往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方向努力。而西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政府一系列花卉产业优惠扶持政策以及西部重镇成都的辐射影响力,都成为陈忆帆选择西昌的原因。
种植环境稳定:政府的支持
月尘园艺位于西昌礼州镇的种植园,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种植业回报周期长,稳定的生产环境尤为受到生产者的重视。而在西昌礼州,正是由政府出面流转农民土地,生产者只需与政府一次性签约十五年,就能获得稳定的土地使用权。
“当然成都也是重要原因。”陈忆帆对看度客户端记者说道,“我是成都人,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前几年我虽然人在外地,但也感受到成都在全国城市中越来越举足轻重,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成都有着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场发展空间并不亚于上海,甚至更优于东部地区已经趋于饱和的市场。”
打造快消品:多肉的产业化之路
如今,月尘园艺的多肉园区已经发展到2万多平方米,50多个品种的多肉、矾根类植物齐整地排列在大棚中,几十名当地农户如产业工人一般在这里上班。陈忆帆说道:“我现在努力的方向是从规模制造(mass production)到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做老百姓喜欢买,买得起,买得到的多肉产品。”
2015年多肉售价的“大跳水”,标志着多肉产业以爱好者为主导的“硬核用户”时代成为历史,以普通消费者为代表的“大众化时代”来临。陈忆帆也开始时探索低成本、高品质多肉产品的生产模式——通过标准化大棚控制多肉生长的温度、湿度,最大限度降低植物生长中的减损率,批量化的规模种植将多肉成本降至原来的一半甚至更低。过去8元钱一盆的多肉,如今批发只需3元;同时提高品相、包装品牌、开发拼盘、创意造景,多措并举为工业化生产的多肉产品增加附加值。
“就拿这个花杯来说,都是我自己开模设计的,你看底下还刻了‘moon dust’,月尘。西昌市不是叫‘月城’嘛,我的就叫‘月尘’。并且多肉又叫‘仙肉’,仙土种仙肉,是不是很有意境?”聊起自己的产品创意,陈忆帆显得有些小得意,“我的产品无论是颜值还是健康度,都和市场上廉价的小黑方多肉不同,消费者买回去后也无需再换盆换土,我就是要让多肉也成为‘快消品’。”
五区协同:多肉产业的新经济
采访当天,正巧赶上工人们将包装好的一箱箱多肉搬到卡车上,一打听原来正是要运往成都花市的。“成都有供应链完备的花鸟市场,从批发到零售都成规模成体系。但我现在还有新的计划。”陈忆帆表示,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举行后,他也研究过“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他的多肉项目正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典型。
“利用气候、土地、政策优势在西昌生产,利用成都的前沿、科技优势发展互联网+多肉。”陈忆帆透露,他计划在成都搭建一个多肉爱好者的互联网交流平台,用互联网串起“生产-批发-零售-交流”的完整闭环,也为多肉产业提供新的生机。“我觉得这既是数字经济也是绿色经济,既是创意经济也可以成为共享经济,反正我看好成都的新经济,也看好这个产业的未来。”说着,陈忆帆露出了充满信心的微笑。
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
光照:多肉植物喜光,但不能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春、秋、冬三季可以给予充足的阳光,但夏季需要适当遮阴,以免叶片被灼伤。室内养护可放在光线明亮处。
温度和湿度:多肉植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冬季应保持温度在5℃以上。多肉植物耐干旱,怕积水,浇水时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根部腐烂。
土壤:选择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具一定比例颗粒的土壤。常用材料包括泥炭土、粗河沙、珍珠岩等。
施肥:生长期每月施肥一次,休眠期停止施肥。肥料可以选择多肉植物专用肥或缓释肥,避免使用含氮量过高的肥料。
修剪和繁殖:定期修剪干枯、病变的叶子和枝条,保持植株美观和健康。多肉植物常通过叶插、枝插等方式繁殖。取下健康的叶片或枝条晾干伤口后插入培养土中即可。
病虫害防治:常见虫害包括蚧壳虫、红蜘蛛等。一旦发现虫害,应及时用相应的杀虫剂喷洒。注意通风良好、减少高湿环境有助于预防病虫害。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精心的养护,相信您也能种出美丽健康的多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