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养殖花卉种植养殖
枇杷的形态特征
2025-04-24人已围观
枇杷的形态特征
枝
作为典型常绿小乔木,枇杷主干高度可达10米且显著呈现向上生长趋势。其小枝系统性地覆盖锈色或灰棕色短绒毛,直径普遍超过普通果树枝条,呈现黄褐色特征。枝干表皮密布纵向纹理,形成独特的粗糙触感。
叶
革质化处理的枇杷叶片多呈披针形或椭圆长圆形,长宽比保持在4:1至3:1范围内(12-30cm×3-9cm)。叶片顶端通常形成锐角结构(急尖或渐尖),基部则逐渐收窄为楔形。值得关注的是,同一植株叶片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上部叶缘分布6-8对疏锯齿,而基部呈现完整弧形轮廓。
叶脉系统由11-21对侧脉构成网状结构,正面叶面反射率高达75%形成明显光斑,背面则密集覆盖灰棕色绒毛。短柄结构(6-10mm)与钻形托叶(1-1.5cm)共同构成叶片支撑体系,其中托叶尖端锐度可达30度角。
花
顶生圆锥花序长度普遍在10-19cm区间,每花序着花量超过50朵。花序轴与花梗表面完全被锈色绒毛包裹,苞片呈尖锥状(2-5mm)且具有同等绒毛密度。花器官直径稳定在12-20mm范围,萼筒采用浅杯状设计(4-5mm),萼片则形成三角卵形结构(2-3mm)。
花瓣系统由5片白色卵形瓣片组成(5-9mm×4-6mm),基部爪状结构确保有效传粉。雄蕊群由20枚短于花瓣的生殖单元构成,花丝基部扩展形成能量储备区。雌蕊系统采用五枚分离式花柱结构,柱头呈球形且无毛,子房顶端覆盖特殊防尘绒毛。
果
果实形态呈现双态特征:球形(直径2-3cm)与长圆形(3-5cm)并存。成熟期表皮完成由青绿向橙黄的色彩转换,表面初始覆盖的锈色柔毛在成熟度达85%时自然脱落。果肉根据品种差异分为白色(白沙系)和橙色(红沙系)两大类型,前者含糖量普遍高出后者15%-20%。
种子系统包含1-5粒球状繁殖单元(直径1-1.5cm),种皮采用特殊纸质结构,透光率可达60%。值得注意的是,经人工选育的无籽品种已实现商业化种植,其果实膨大系数较传统品种提升30%。
物候特征
该物种形成独特的花果周期:10-12月为盛花期,次年5-6月进入果实成熟期。特别在长江流域,头批花(10-11月开放)形成的果实体积通常比三批花(1-2月开放)大40%,但遭遇霜冻概率增加25%。